聯(lián)系我們 | 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

搜索表單

史學類學術期刊
《日本侵華南京大屠殺研究》
以研究南京大屠殺歷史和日本侵華史為主
2019年總計出版
4期中文刊、2期英文刊、1期日文刊
其中英文刊和日文刊
遠播美國、英國、日本等
中國以外40多個國家和地區(qū)
去年全年
該期刊共有6篇文章獲“人大復印資料”轉載
2篇文章獲《中國社會科學文摘》轉載
在同類史學期刊中轉載篇數(shù)名列前茅
代表了期刊的學術價值和影響力

一起來看期刊2019成績單


被收錄CSSCI來源期刊擴展版
《日本侵華南京大屠殺研究》于2018年初正式創(chuàng)刊,其前身是2008年創(chuàng)刊的《日本侵華史研究》,2017年入選中文社會科學引文索引(CSSCI)來源集刊,位列“歷史學”欄目入選的16家C刊集刊第10位。

期刊中、英、日文刊?

CSSCI是1998年受國家教育部委托,由南京大學中國社會科學研究評價中心開發(fā)研制的引文數(shù)據(jù)庫,用以檢測中文人文社會科學領域的論文收錄和引用情況。CSSCI已成為學術評價與評審的重要依據(jù)。

2018年《日本侵華南京大屠殺研究》創(chuàng)刊后,開辟特約論文、筆談、南京大屠殺研究、“慰安婦”問題研究、日本侵華研究、抗日戰(zhàn)爭研究、和平學研究、史實考證、圖書評論、會議綜述、外文譯檔等11個欄目。短短一年,于2019年3月,期刊即被收錄到《CSSCI中文社會科學索引(2019-2020年)來源期刊擴展版》。


被“人大復印資料”轉載6篇
期刊2019年共出版發(fā)行中文雜志4期,刊發(fā)各類文章55篇,約合75萬字,發(fā)行刊物4800余份。

在雜志轉載量方面,2019年全年,共有8篇文章被轉載。其中,被“人大復印資料”轉載6篇、被《中國社會科學文摘》轉載2篇。

期刊還榮獲2019年“南京市社科系統(tǒng)學會會刊評審二等獎”。


多語種翻譯擴大國際傳播
為促進南京大屠殺歷史海外傳播,向世界傳遞中國人民愛好和平的理念,2019年,《日本侵華南京大屠殺研究》繼中文刊后,翻譯出版2期英文刊與1期日文刊。這是目前世界上唯一以南京大屠殺研究為主的英文和日文刊物。
每期英文刊對外發(fā)行1200余冊,日文刊對外發(fā)行1000余冊,發(fā)行范圍覆蓋美國、英國、日本等40多個國家知名大學、主要圖書館、重要研究機構與學者等。

線下開展南京大屠殺跨學科研討
2019年7月,期刊編輯部特邀國內(nèi)高校、科研院所、文博機構和檔案部門的近40位專家學者,召開創(chuàng)刊一周年研討會。與會專家建言獻策,主張跨學科推動南京大屠殺研究、在研究中思考構建和平理念等,提出不少金點子。

8月,期刊編輯部與南京大屠殺史與國際和平研究院、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史研究會,共同承辦“人類命運共同體視域下的日本侵華與南京大屠殺研究”研討會。來自國內(nèi)外近30所高校和科研院所,5所檔案館、博物館(紀念館)的近80位專家學者帶來45篇參會論文,包括南京大屠殺史、抗戰(zhàn)史、中日關系、和平學、戰(zhàn)爭記憶、國際秩序等多個議題。論文史料豐富、論述嚴謹、觀點新穎。

線上二次傳播超紙質期刊
除紙質期刊外,紀念館充分發(fā)揮自身新媒體優(yōu)勢,在官方微信公眾平臺,積極推動期刊文章的線上二次傳播,以通俗易懂的語言,將史學傳播大眾化。
據(jù)統(tǒng)計,2019年,有近20篇期刊文章,轉化為新媒體產(chǎn)品,進行線上二次傳播,平均閱讀量超過3500人次。其中,《日軍七三一部隊長北野政次醫(yī)學論文暴露人體實驗秘密》一文閱讀量達7477人次、《日軍步兵第七聯(lián)隊與南京大屠殺》一文閱讀量達5127人次、《誰最早提出將“百人斬”兇手送上審判臺》閱讀量為3994人次……

歡迎賜稿
歡迎國內(nèi)外專家學者賜稿。凡舉日本侵華、抗日戰(zhàn)爭、近現(xiàn)代中日關系、戰(zhàn)爭遺留問題、和平學等,均為刊載范疇。體裁種類包括研究論文、問題爭鳴、史實考證、人物研究、圖書評論、學術綜述、口述歷史等。
賜稿郵箱:ppcpalm@126.com
聯(lián)系電話:025-86898697
聯(lián)系地址:南京市水西門大街418號
編輯 | 王曉陽 俞月花 數(shù)據(jù)支持 | 楊升輝
審校 | 李 ? 凌 趙伊漢
簽發(fā) | 凌 ? 曦


聯(lián)系我們 | 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