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大屠殺史研究與文獻系列叢書
70年前日本帝國主義發(fā)動全面侵華戰(zhàn)爭時,在南京制造的震驚中外的大屠殺事件,是日軍在侵華期間諸多暴行中最典型與最具代表性的暴行之一。戰(zhàn)后,遠東國際軍事法庭和中國南京審判戰(zhàn)犯軍事法庭對南京大屠殺案進行了正義的審判,對戰(zhàn)爭罪犯進行了嚴懲,為中國人民和被侵略的世界各國人民伸張了正義,使被侵略的受害者特別是南京被屠殺的30萬亡靈得以瞑目和慰藉。
南京大屠殺事件距今已70年,早已是歷史的鐵案。然而,至今日本當局在對待戰(zhàn)爭性質(zhì)和戰(zhàn)爭責任問題上,一直采取曖昧或含糊其辭的態(tài)度,致使日本國內(nèi)右翼勢力囂張,一再出現(xiàn)否認侵華戰(zhàn)爭性質(zhì),否認南京大屠殺事實,不斷散布美化侵略和殖民統(tǒng)治的言論。1982年日本文部省在審定中小學歷史教科書時,竟把“侵略”改為“進入”中國,意欲達到否認侵略,否認南京大屠殺事件的目的。這些卑劣行徑,理所當然地激起了中國人民,特別是南京人民的憤慨,紛紛要求編寫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史,并為遇難同胞建館立碑編史,冀以鐵的事實來駁斥日本右翼勢力否認侵華歷史的言論,并昭示后人,永遠不要忘記屈辱的歷史,激勵大家樹立振興中華的決心。1983年11月,南京市人民政府順應人民的意愿,組織力量對南京大屠殺史開展了全面深入的研究。
至1985年,隨著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的籌建和建成,通過多種方式,多種渠道,向國內(nèi)外的檔案館、博物館、影片資料館、史學研究單位、高等院校以及中外人士廣泛地開展了南京大屠殺的史料征集工作,收集到一批當年留在南京的中外人士親身經(jīng)歷、親眼目睹的有關南京大屠殺的新聞報道、紀實、日記以及“兩個法庭”審判的檔案資料,等等。與此同時,還于1984年,在全南京市范圍內(nèi)首次對南京大屠殺幸存者進行了普查,發(fā)現(xiàn)了仍健在的幸存者、目睹者、受害者1756人。并且還專訪了參與“兩個法庭”審判的重要歷史見證人。在此基礎上,組織南京地區(qū)的專家、學者對收集到的資料進行整理研究,除陳列展示外,還編輯出版了《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檔案》及拍攝了《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歷史紀錄片。這些資料集和專著的出版時間較早,影響較大,對推動南京大屠殺史料的深入、系統(tǒng)、全面的研究起了積極的作用。
近十多年來,隨著國內(nèi)外一批新的史料的發(fā)現(xiàn)和公布,南京大屠殺事件的研究內(nèi)容逐步深化,研究形式上也出現(xiàn)了一些新的變化,國內(nèi)外均成立了一些研究組織。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為適應研究形式新的發(fā)展,為進一步推動南京大屠殺史廣泛深入地開展,于1995年率先在全國發(fā)起成立了第一個民間學術性的組織“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史研究會”。該會的成立,在國內(nèi)外反響很大,團結了一大批中外研究南京大屠殺史的專家學者,并多次召開了有關南京大屠殺的國際學術研討會,對推動南京大屠殺史的深入研究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先后編輯出版了《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幸存者證言集》、《南京大屠殺暴行日志》、《南京大屠殺與國際大救援圖集》等20多本南京大屠殺的史料專著。與此同時,有關研究人員還先后赴美、德、英、日及臺灣地區(qū)收集到許多關于南京大屠殺的新資料,隨即出版了一批新的史料集和專著以及南京大屠殺的音像制品。特別是2005年,南京大學歷史系張憲文教授主編的28冊《南京大屠殺史料》最具有代表性,是南京大屠殺研究的最新成果,為南京大屠殺史的研究提供了全面系統(tǒng)的依據(jù),在國內(nèi)外引起了高度的關注。
上述這些史料的出版,大多偏重于史料性,對日軍南京大屠殺暴行留下的實物證據(jù)相對比較少。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與“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史研究會”經(jīng)多年的廣泛征集,收集到數(shù)萬件有關南京大屠殺的文物和資料。在江蘇省委宣傳部和南京市委宣傳部的關心和資助下,擬組織專家對這些文物、資料進行鑒別,并出版一套系列專史研究叢書,如《南京大屠殺幸存者名錄》、《南京大屠殺幸存者印記(手印篇、腳印篇)》、《南京大屠殺遇難者遺像名錄》、《南京大屠殺歷史報刊集》、《南京大屠殺文物史話(紙質(zhì)類、鐵質(zhì)類)》、《南京保衛(wèi)戰(zhàn)陣亡將士檔案》等。這些圖書的出版,將填補南京大屠殺史研究在實證方面的空白,使南京大屠殺史的研究更具全面性和完整性。由于文物類、名錄類、檔案類等類型資料內(nèi)容廣泛和征集研究需要一定的時間,因此,我們將按類別陸續(xù)以分冊形式整理出版。
前事不忘,后事之師。為防止歷史悲劇重演,以史為鑒,維護永久的中日友好關系和世界和平,我們將以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和“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史研究會”為平臺,團結海內(nèi)外有志于研究南京大屠殺的專家學者,進一步加強海內(nèi)外學術交流與合作,把南京大屠殺史的研究提高到一個新的水平。
(張伯興 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史研究會會長)
二〇〇七年五月
后 記
今年是南京大屠殺30萬同胞遇難70周年。為拓展和加強南京大屠殺史料研究的范圍和力度,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史研究會和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聯(lián)合編著這本《南京大屠殺幸存者名錄》,旨在把南京大屠殺幸存者口碑資料,通過編撰出版“名錄”的方式,向社會公布相關信息,為讀者提供一本了解和研究南京大屠殺史的工具書。
這本名錄共有以下幾個特點:一是全面系統(tǒng)。這本書中收集的名錄,涵蓋了迄今為止全世界范圍內(nèi)所有被發(fā)現(xiàn)的南京大屠殺幸存者,包括已經(jīng)去世的和仍然健在的幸存者。本書后的兩份附錄,還分別收載了1937年8月15日至12月5日期間,日軍飛機轟炸南京時遭受傷害的幸存者;1937年12月1日至12月12日期間,日軍侵占南京時遭受傷害的幸存者。二是客觀真實。書中每一位南京大屠殺幸存者的名錄,都尊重了原始資料。這些原始資料都是通過調(diào)查人走訪當事人,從當事人的口中記錄下來的,資料最豐富的一位幸存者,前前后后被調(diào)查了五次,每次都有詳細的調(diào)查時間和調(diào)查人,調(diào)查表上都有幸存者本人的簽字或畫押。三是嚴謹細致。編者對每一份幸存者的資料都進行了仔細的核實,從時間、地點、證言內(nèi)容等方面來判斷是否屬于幸存者,對于不同的調(diào)查表前后存在不一致的情況,均作了詳細的考證,有的還特別加了注釋,便于讀者理解和把握。四是尊重隱私。有些幸存者當時是被日軍強奸的或是親人被強奸的,為了尊重當事人的隱私權,這些名錄一律采用了化名,并且加以標記。五是簡潔明了。采用固定格式記錄了幸存者的姓名、性別、民族、籍貫、生卒年、當時年齡、當年住址、調(diào)查時住址、調(diào)查時間、調(diào)查人以及受傷害情況等,力求使讀者一目了然。
《南京大屠殺幸存者名錄》共收錄了2605條南京大屠殺幸存者名錄,是一本專門記錄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幸存者檔案的資料書籍。中共南京市委常委、市委宣傳部部長葉皓,專門為本書撰寫了序言;中國抗日戰(zhàn)爭史學會副會長、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館長朱成山研究員,為該書設計了編撰框架、思路和統(tǒng)稿。王偉民、陳俊峰、侯曙光、梁強、楊曉宇、謝紅霞、季德、袁志秀等參與了編撰,查找、修改和校對相關檔案資料。南京出版社朱天樂擔任責任編輯,楊蕳擔任封面設計和版式設計顧問,南京南琳圖文制作有限公司負責排版,南京愛德發(fā)展有限公司承印。
本書在編撰和出版的過程中,得到了中共江蘇省委宣傳部、南京市委宣傳部的關心、指導和資助,謹此表示謝忱。
由于編撰匆忙,可能存在疏漏、不足之處,敬請指正。
2007年6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