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lián)系我們 | 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

搜索表單

當歷史遇上創(chuàng)意,當教學遇上科技,會碰撞出什么樣的火花呢?當代大學生思政課堂如何“潮”起來呢?

今天,我們開展了一堂特殊的云連線教學思政課。南京信息職業(yè)技術學院與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共建教育教學基地簽約儀式暨云連線教學啟動儀式在南京信息職業(yè)技術學院舉行。

云連線思政課現(xiàn)場

館校共建 教育教學基地簽約

會議于今天上午九點半在南京信息職業(yè)技術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舉行。由紀念館副館長時鵬程與南京信息職業(yè)技術學院黨委副書記、紀委書記施澤波共同為教育基地簽約并揭牌。

左一 施澤波書記 右一 時鵬程副館長

本次教育教學基地簽約,是開創(chuàng)了思政教學的新模式,實現(xiàn)了精準化、智慧化、體驗式、互動性教學,也實現(xiàn)了高校與場館間的優(yōu)勢互補,資源整合,為紀念館努力講好中國故事,引導青年銘記歷史、珍愛和平提供了可能。

云連線教學:以史為鑒 砥礪前行

上午十點鐘,前來接受云連線教學的學生們已經(jīng)端坐在馬克思主義學院的虛擬仿真思政課體驗教學中心內,聽思政課教師介紹抗日戰(zhàn)爭的歷史背景、發(fā)生過程以及結果。

教師課前介紹

十分鐘后,云連線教學正式開始,此次云連線教學共有約500名同學在思政課虛擬仿真教學體驗中心和思政課智慧教室集中收看?,F(xiàn)場,我館的講解員與工作人員,正在國家公祭廣場向死難同胞默哀,與此同時,南京信息職業(yè)技術學院的同學們在教學中心起立默哀并獻上菊花。默哀結束后,講解員介紹了國家公祭鼎、和平大鐘、南京大屠殺幸存者照片墻、遺骨坑、國際人道主義救援、戰(zhàn)后調查與審判、人類記憶、和平愿景等,學生們目不轉睛地盯著屏幕,仿佛回到了84年前那段至暗歲月。

云連線現(xiàn)場視頻

厚植家國情懷 守護人類和平

云連線教學結束后,紀念館講解員老師與同學們進行了在線云交流,引導學生以史為鑒,砥礪前行。南信院思政教師在本次云課堂總結中說道:“以史為鑒,回首過去,必須牢記,落后就要挨打,發(fā)展才能自強?!?/p>

上完這堂特殊的思政課程后,2001年的大一新生卜宇說:”這堂思政課讓我更好地了解了南京大屠殺這段歷史,作為一名當代大學生,應該銘記歷史,牢記使命,現(xiàn)在的和平生活是來之不易的,我們應該珍惜和平、守護和平,作為一名士官生,我們應該將自己的青春獻給國家,為國家的國防事業(yè)貢獻自己的力量。“

大一學生卜宇

18歲的大一新生李成功說:“云連線的課堂形式讓我們更能坐在教室里安安靜靜聆聽老師的講解,這是給我們不一樣的體驗,讓我們更加深刻地了解歷史,了解過去,同時,也讓和平的種子埋在每個人的心中,我們會珍惜來之不易的和平生活。”

大一學生李成功

編輯 | 趙美娜

攝影 | 蔡美婷

審校 | 李凌 趙伊漢 俞月花

監(jiān)制 | 凌曦


聯(lián)系我們 | 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